「案例」二更探索“新紀實”短視頻 |
發布時間:2020-06-20 瀏覽:459 次 |
導讀 “新紀實”這種作品類型是內容公司“二更”的主動進化,是對行業內容生產力質變的積極探索。這種類型有別于傳統紀實類影像作品,而是延續了“二更”的人物核心與沉淀,著眼于當下中國普通人的生活故事,通過影像傳遞向善價值觀和情感溫度。接下來,更緊貼時代脈動的主題,更多的新場景挖掘、新技術探索、新伙伴的開放與融合,將會是二更未來“新紀實+”的努力方向。 一 初期——新的嘗試 二更誕生于2014年11月,在每晚“二更”時分,推送一部原創視頻。此前幾年,虛構類微電影的爆發推動了短視頻的草根化,潛移默化中培養了網友利用碎片化時間拍攝、制作、上傳、觀看的意識。在非虛構領域,秒拍等短視頻平臺開始浮現,冰桶挑戰盛行一時,但這個時期的短視頻內容單一,質量參差不齊,用戶粘性不強。 此時,二更開始另辟蹊徑,每晚推送一條3-5分鐘的原創非虛構短視頻。每部短片以一個人物為主,主打人文風情與生活美學,包含了美食、手工藝、建筑等內容。一般通過主人公獨白和自白,介紹自己的背景和理念,注重畫面細節,注重節奏,隨背景音樂的變化帶動段落節奏,增強了影片的觀賞性。二更提出了“發現身邊不知道的美”品牌slogan,呈現精致小清新的美感,傳遞廣大觀眾認可的人文情懷。有別于傳統電視紀錄片的內容與表現形式,二更短視頻讓用戶耳目一新,粉絲在短期內迅速突破百萬大關。 二 中期——人文微紀錄 2015年年中,自媒體行業開始變得越來越火爆,二更也將內容創作的觸角延伸向各個垂直領域與行業。 在內容制作和敘事手法上,二更開始了一次探索性的革新與升級。圍繞“真人、真事、真情”的“三真”創作原則,二更以微觀表現宏觀,通過人物的命運和故事,來反映一個城市的變遷,再通過城市的變遷,來呈現生活方式與城市文化的改變。“以技藝、人物、事物來尋找文化痕跡”,成為二更之后很長一段時間的新媒體短視頻表達邏輯,也成為二更創作團隊的底層知識架構。 二更為什么要專注于“普通人”呢?因為這些“身邊人”所帶來的認同感與親近感,能跨越文化和地理的界限,產生更強的共鳴。這些人身上的故事,能與觀眾和用戶產生強大的情感共鳴和社會共振,對周邊環境和時代變化也有更大的關聯度和縱深感。這類“人文微紀錄片”成為二更的品牌標簽。 三 近期——內容的迭代與升級 經過幾年的耕耘,二更實現了短視頻內容頭部陣營的站位,逐步形成了身邊人、守藝人、二更公益、新時代、隱藏菜單等多個有知名度和號召力的內容版塊。“二更體”成為獨樹一幟的短視頻形式。 二更在全國范圍內布局了30多個“城市站”,其核心優勢在于能“因地制宜”,各個城市站的內容創作團隊,最懂得當地的用戶心理、民俗風貌以及市場需求,在文化理解力、形勢判斷力、分寸拿捏等方面比外來導演有著先天的優勢。在做當地文化的時候,也更容易融入和了解主角的文化語境與表達習慣。 在“總部發起、各地城市站聯動生產、總部品質把控”的全國性布局下,眾多系列化的優質內容開始在二更不斷涌現,二更內容團隊也開始根據不同的時間節點、主題、風格、垂直領域等多個維度對系列選題進行提前策劃,再利用全國化的體系來完成生產。 近兩年來,二更先后策劃并制作了《年味》《中國人的一天》《偉大的舞者》《發光的孩子》《我的足球我的夢》等不同題材和風格的系列內容,在用戶關注度、行業認可度、商業變現探索等不同領域都收獲了一定的認可,積累了不少經驗。 四 新紀實——新的開始 自2018年開始,二更從影像風格和作品定位的角度做了新的探索,策劃和制作了一系列新紀實IP內容,在形式與風格上與傳統紀錄片有著明顯的不同,代表著二更獨樹一幟的影像風格和作品定位,開啟二更“新紀實”階段。 1、基于特定場景的素人故事 什么樣的場景能容納廣大且多元的普通中國人,能讓他們自然地表達自己的生活故事與價值觀?如何設計影片的結構與框架,可以使得這個框架下的內容能夠容納不同的、關乎人們生活方方面面的豐富主題?基于上述思考,二更研發了第一種新紀實的類型:圍繞固定場景展開的普通人故事。《最后一班地鐵》和《此食此客》應運而生。 《最后一班地鐵》通過對都市夜歸族的深入探訪,尋找只屬于這座城市夜晚的故事。《此食此客》則是以觀察記錄的形式,匯集一家大排檔里的市井群像和百態人生,以獨特的食客視角切入,讓深夜大排檔里形形色色的普通人走到臺前,把講故事的主動權交給他們自己。在那些平凡的食客故事里,能看到人生不易,也能看到堅守和希望。這些真實的故事和真情流露觸碰了觀眾內心最柔軟的部分,成為2019年最具差異化和新鮮感的泛美食人文紀錄片。 2、基于特定時間的全國聯動 把“固定場景“變化為”特定時間“,以某個特殊節點為拍攝時間,全國聯動制作進行時態、節目化內容的幾個新紀實2.0版原創IP系列。 《我們去結婚》就是一個典型的原創IP系列,一部大型全球旅拍婚戀成長實錄。在七夕當天,全國30個城市的攝制人員分別去到當地的各個民政局,拍攝當天去領證結婚的情侶。然后通過全網渠道從全國選出7對新婚夫婦送往全球7大旅拍圣地,用紀錄片的形式,拍攝記錄旅行中發生的故事,討論當下新婚夫妻的婚戀觀和愛情觀。 3、基于宏觀主題的平臺共創 聚焦精準扶貧、國慶70周年、城市變革等宏大主題,二更嘗試和平臺深度合作,探索共創出主題更宏大、意義更深遠的紀實短視頻內容。 《新留守青年》就是二更和快手共創的作品。隨著鄉村振興戰略的實施,一些曾經走出大山的青年,選擇回到家鄉扎根創業,在廣闊天地實現夢想。《新留守青年》拍攝了8個不同地區的年輕人通過互聯網直播,改變自己命運、帶領村民改變命運的奮斗故事。這些年輕人跟鄉野、土地的結合,改變了自己、家人、村莊的命運。他們與父輩一樣勤勞、智慧,他們更善用科技,讓鄉野幸福被大山外的世界看見,收獲人生財富。不少完整看過視頻的用戶發出感嘆:如果更多的年輕人選擇留守創造幸福,是不是也能改變中國鄉村的命運? (本文摘編自《中國微電影短視頻發展報告(2019)》。作者胡經環,二更總編室執行制片人;張晶晶,二更總編室副總監) |